导入数据...
榜样的力量| 李永伟:葡萄甜不甜 群众说了算

入选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,葡萄种植面积5200余亩、品种40余种,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……提起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葡萄产业发展,就绕不开年近六旬的村党支部书记、省级劳动模范、眉山市优秀退役军人李永伟。

2010年,李永伟当选为果园村党支部书记,一干就是13年。期间,他带着全村上下大力发展“一村一品”。

image.png

△李永伟(左一)向当地群众介绍葡萄新品种。

“当初在选主导产业的时候,我们琢磨了很久。”李永伟回忆说,为了选择合适的产业,村干部们去了很多地方走访调研。有的人说种水果,水果好种,效益高;也有的人说,就种粮食,除了卖还能自己吃。“当时,村里有村民零星种植葡萄,效益很高。我们想着,果园村嘛,还是该发展果子,所以将主导产业定为葡萄。”

产业怎么搞?引品种、学技术、强基础、树品牌、拓销路。

村“两委”提出了“产业链上建支部”的想法,并按照专合社、家庭农场、扶贫开发等分类,设置了6个党支部。不仅党员示范带头种,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,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。同时,多方联系商家,解决了葡萄的销售和加工问题。

如今,果园村种植了特色葡萄5200余亩,发展了巨峰、夏黑、阳光玫瑰等40多种特色品种,产业产值破亿元。该村葡萄也实现了标准化种植,温度监控仪、杀虫灯、捕虫器等绿色防控手段被广泛运用,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。2020年,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.2万元,较种植葡萄前翻了15倍。“当初发展葡萄产业时,有些村民质疑‘葡萄能当饭吃吗’。而今,见到他们,我也爱调侃一下‘葡萄甜么’。”李永伟笑呵呵地说。

 因为发展葡萄产业,果园村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。李永伟也先后被授予眉山市“先进劳模”、四川省“先进劳模”称号,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“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”。

金土地上种出了金果果,如何更好地在农业产业致富路上走得更远?对果园村的未来,李永伟有更长远的打算:“要建设葡萄博物馆,拉动三产旅游,让游客吃到葡萄、感受到葡萄文化,还要留得住乡愁、留得住人。村民们挣到钱,脸上挂起笑容,就是我最大的欣慰。”